洛克菲勒家族基金會的投資遍布全球,並在投資的過程中將美國的價值觀帶向了世界各地。基金會期望通過對貧困、醫療、科學、教育等社會領域的廣泛投資,來加強各民族之間的溝通和了解,以增進全人類的福祉。洛克菲勒家族在中國開展的慈善事業對中美關係的推動也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加深了中美兩國人民之間的感情連接,也提升了洛克菲勒家族在華人乃至世界的影響力。研究洛克菲勒家族的中國情結,對探尋全球化背景下中國超高淨值家族企業是否以及如何積極參與到世界事務中有著重要的參考意義。

回顧本文的上篇,《洛克菲勒家族|百年中國情結(上)》我們談論了這些話題:

1)洛克菲勒家族慈善事業的源起
2)洛克菲勒家族在什麼背景下結緣中國
3)洛克菲勒家族開展中國協和醫學院項目的始末

接下來我們會講述

1)洛克菲勒家族是如何在戰爭陰影下堅持開展中國農村改革運動的
2)洛克菲勒家族對中美關係友好化的影響及在中國改革開放後對中國的交流投資活動
3)洛克菲勒家族百年中國情結是怎樣影響中國家族企業傳承及慈善事業的


鄉村建設運動的興起

隨著在中國的不斷投入,洛克菲勒家族基金會有關負責人對中國實際的情況了解的越來越深刻。

此時中國還是一個以農業發展為主的國家,在二十世紀初,大約85%的中國人口依靠農業謀生。在中國向現代化社會轉變以及工業化進程中,大量農業人口的溫飽問題及正常生活需求被忽視。

1931年與1934年基金會的副會長戈恩提交了兩份在中國的考察報告,他一方面強調儘管中國局勢動盪,基金會在華工作也應繼續進行;同時指出,目前的工作太脫離中國實際,必須改弦更張,面向佔人口絕大多數的農村衛生和教育。這是洛克菲勒家族基金會在華工作的轉折點。

1

△民國時期的農村場景

這個轉折還在於民國政府越來越認識到農村落後的問題,為解決當時中國日益加劇的農村問題並嘗試提高農村人口的生活質量,在農村重建領域,有越來越多的中國領導人開始歡迎來自洛克菲勒家族基金會的援助,他們也相信洛克菲勒家族基金會能給中國農村建設帶來一些有益的指導。

洛克菲勒家族基金會的中國項目總負責人Selskar M. Gunn 先生曾強調:

「在過去的一年裡,公平地說,我們用相對較小的努力獲得了明顯的成效,其意義是完全超出援助支出的。」

除了之外的第三個原因是洛克菲勒家族基金會對美國和中國高校的合作十分有信心。當時,包括哈佛大學在內的美國眾多一流大學,對開發社會科學在現實社會中的應用表現出越來越強烈的興趣。他們認為,通過這樣的實踐可以使學生獲得學習社會和研究經濟問題所需的第一手材料,也能使社會科學家獲得他們在校園裡無法獲得的機會。

通過一些合作項目,他們有機會分析並探討周圍的社會經濟機制和現象,以便為美國未來的公共政策立場做出更實際的準備。這也符合當時美國應用社會科學研究越發受到社會主流重視的學術大趨勢。

 

△改革人員深入農村的場景

洛克菲勒家族基金會相信,社會學和管理學在現實中的實踐是必不可少的,但這些實踐在美國既有政治體制下很難得以實現,因而中國的嘗試更是不可多得的。如果洛克菲勒家族基金會在中國農村能夠成功建立有代表性的現代化模式,就可以把落後和積弱的中國作為一個整體來拯救,在全國範圍甚至國際上推廣並擴展這些慈善項目。

本土文化的方向、中國人的變革意願、以及整體美國輿論界的主流看法對洛克菲勒家族基金會的轉變有著決定性影響。如果說協和醫學院是“提高”的典型,那麼開展鄉村建設和平民教育運動就是它在中國事業中“普及”的一面。在經過詳細考察後,洛克菲勒家族基金會理事委員會在1934年批准了第一個中國農村綜合建設項目。

戰亂中的堅持


在此項目之前,洛克菲勒家族基金會自1913年起,已經在中國支出超過三千七百萬美元,這是當時洛克菲勒家族基金會在美國以外國家支出的最大金額。

洛克菲勒家族基金會內部和外部都曾有爭議:“我們通過擴大在中國的援助就一定能最好地促進全人類的福祉麼?”然而,洛克菲勒家族基金會依然堅持對華北農村建設協進會及其它參與機構的資金援助,他們堅定的認為這可以給中國帶來好的改變。

 

△盧溝橋事變,抗日戰爭爆發

隨著抗日戰爭的爆發,中國東部的工業發達省份落到日本軍隊手中,同時通向太平洋的沿海城市被佔領封鎖。在這種戰亂的緊急情況下,洛克菲勒家族基金會仍堅信中國慈善項目的重要性,他們認為隨著中國生存的希望更依賴於廣大農村地區和農業經濟的發展,日本的軍事佔領實際上恰恰提高了中國農村建設的重要意義。

  

△農村改造運動部分人員合影


1939年“美國智識合作全國委員會”主席肖特韋爾(James T.Shotwell)致函洛氏基金會的負責人稱:

“中國青年正在進行爭取他們國家復興的英勇鬥爭是當今世界上最令人鼓舞的悲壯事件之一。”

自1934年成立以來,洛克菲勒家族基金會給予農村建設協進會及其它相關合作教育機構撥付了總額高達1,885,560美元的款項,有力地支持了中國農村的重建工作和實驗,培養了一批從事鄉村公共衛生的護士和社會學人才,使洛克菲勒在中國的事業惠及到了平民中。

 

△著名農村改造“定縣試驗”的領導人晏陽初(左一)

這項慈善計劃也為民國知識分子提供了進行研究的必要資金,減輕了他們在連年戰亂過程中失業和流離失所的現象。因此,在二戰結束後,他們中的許多人沒有失去研究的連續性,並成為了中國著名的科學家,繼續為國家做貢獻。1944年,洛克菲勒家族基金會在美國二戰激戰正酣之時終止了對中國農村重建工作的資助,但是繼續贊助了他們在中國的主要項目———北京協和醫學院,以及其它院校的教學研究,

到1944年,洛克菲勒家族基金會中國項目會長對中國的總結中有這樣的話:
「戰爭正在把中國推到世界民族之前列。一個歷史悠久而傑出的文明和偉大的人民終於即將在世界領導力量中佔有一席之地。他們在這次戰爭中的英勇貢獻贏得了全世界的感激和景仰。他們受諸本土的偉大才能和對人友善的本性定將對文明的進步作出貢獻,憑這一點,他們在今後艱苦的歲月中有資格得到一切關注。」

直至1949年,國際形勢的驟然變化使得洛克菲勒家族基金會撤出了他們對於中國的援助。而心情沮喪的小洛克菲勒寫信給朋友道:
「我們不應該認為這所學校的用武之地提前終止了,其實不過是換了一種方式管理而已……讓我們希望、祈禱和相信,所有的一切必將有最完美的結果。」

中國人民的老朋友


△1972年尼克松訪華

1972 年尼克松訪華,戲劇性地結束了近二十三年無外交關係、無外貿關係的中美敵對狀態,這一破冰之旅震驚了世界。洛克菲勒家族基金會覺察到尼克松訪華的深遠意義,決定抓住這一有希望的機會,來促進中美兩國的文化科學交流。此後,洛克菲勒家家族基金會積極參與了各種訪華代表團,並接待了中國訪美代表團,可以說基金會在建立中美關係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並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而此時距1950年洛克菲勒家族基金會撤離中國,已經時隔近三十年。作為中國人民的老朋友,洛克菲勒家族基金會成為改革開放後第一批直接向中國機構和項目提供資金的外國非營利組織,並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探索“改變中國”的百年夢想。洛克菲勒家族基金會的工作不是以國別劃分,而是按領域劃分,而基金會一貫關注的重點——農業、醫療衛生、計劃生育,都是中國急需進步的領域。

現在,洛克菲勒家族基金會在中國的合作單位相當廣泛:農科院、中科院的農業政策研究所、在杭州的中國全國水稻研究所、中國環境與發展研究所、中國計劃生育委員會及其下屬機構、中國科技委員會及其下屬機構及一些地方研究所和機構等等。如果說之前的基金會將建設重點放在了北京協和醫學院項目、農村建設項目上,那麼今天的各類援助主要集中在中國及亞洲重點醫學院校上,洛克菲勒家族基金會旗下的中華醫學基金會致力於服務中國衛生事業的發展。2010年,中華醫學基金會榮獲中國政府《友誼獎》。這份來自中國政府對外國組織的最高榮譽獎項,為洛克菲勒家族在中國近百年的慈善貢獻表達了來自中國遲到的謝意。

慈善事業薪火相傳


新世紀以來,洛克菲勒家族開始積極的對中國進行投資及慈善活動。2003年9月,洛克菲勒家族第六代成員尼古拉斯·洛克菲勒第一次訪問北京時,就表達了自己對中國市場濃厚的興趣,他認為「中國是世界上最適合投資的國家」。第五代成員史蒂文·洛克菲勒二世更是表示,中國的投資環境很讓他滿意,會把北京作為第二故鄉。2010年6月,洛克菲勒家族成員企業羅斯洛克資本有限公司與新鴻基盛城置業、東方集團聯合開發北京豐台區的青龍湖國際文化會都。
備註:洛克菲勒二世與其子洛克菲勒三世共同創立羅斯洛克集團,總部位於紐約洛克菲勒中心,旗下包括羅斯洛克資本有限公司、羅斯洛克基礎建設公司以及羅斯洛克娛樂產業。

羅斯洛克資本有限公司執行合夥人說道:
「青龍湖項目是洛克菲勒家族首次投資中國商業地產項目,不過家族的投資不限於此,羅斯洛克資本在中國的投資方向主要是新能源、IT、電訊、生物製藥。」

除了商業地產,洛克菲勒家族還在中國開展金融服務,他們對在中國投資主題公園、無線通信及媒體等項目有著極大的興趣。
洛克菲勒家族在中國不僅進行投資活動,他家族後代人員也不斷揭開洛克菲勒家族百年的神秘面紗,積極參與到中國的慈善事業中,同時也影響了一大批中國企業家投身於家族慈善中。

 

△洛克菲勒家族第四代傳人佩姬·杜拉尼


洛克菲勒家族第四代傳人佩吉·杜拉尼在接受中國慈善家採訪時曾說:
「21世紀的中國正處於一個談論慈善話題的好時機。改革開放讓這個貧弱的國家煥發出生機,眾多中國企業家獲得了成功,同時,深厚的傳統文化讓更多家族開始思考如何花錢而不再是如何賺錢,“慈善”開始進入中國富豪家族的視野。」

 

△蒙牛集團、老牛基金會創始人牛根生

2004年,蒙牛集團創始人牛根生參考洛克菲勒家族基金會,在中國創立老牛基金會。此後,他攜家人將其持有的蒙牛股份悉數捐出,家庭成員也相繼投身於社會公益慈善事業中。

 

△老牛兄妹基金會創始人牛犇、牛瓊

老牛基金會創立十年後,牛根生的一雙兒女——牛犇、牛瓊決定以洛克菲勒家族基金會為樣板,在中國成立一家第二代基金會。兄妹二人與父親牛根生後半生的目標一致,那便是家族慈善。

△洛克菲勒一行與磐合高管合影

2017年11月洛克菲勒第四代掌門人及洛克菲勒資本首席投資策略官來到中國,與磐合家族辦公室就中國家族的傳承智慧進行了友好交流。
我們有充分理由相信洛克菲勒家族一個多世紀的中國情結,不僅僅講述了洛克菲勒家族的故事,更昭示著家族傳承中深層次的哲學,洛克菲勒家族的行為可以給新時代下的中國的家族企業傳承提供一種有益的參考。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中國企業家群體靠著奮鬥、創新積累了驚人的財富。但在全球化事務中,中國企業家並沒有表現出與他們的財富增長速度相匹配的責任感。通過本文了解洛克菲勒家族與中國的百年情結,以及跨越國界的慈善遠見,對中國家族企業探尋二代傳承與公益事業的聯繫有著深刻的借鑒意義。

Reference: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洛克菲勒基金會與中國》,資中筠
《改變中國:洛克菲勒基金會在華百年》,馬秋莎
《洛克菲勒——一個關於財富的神話》,榮·切爾
《洛克菲勒回憶錄》,戴維·洛克菲勒
《斂財到散財:洛克菲勒的石油與慈善托拉斯》,王艷輝
《洛克菲勒基金會》,王偉玲
《你所不知道的洛克菲勒……》,瞭望智庫
《佩姬·洛克菲勒:家族傳承更多來自慈善而非生意》
《牛根生家族第二代:做中國版的洛克菲勒基金會》
《“混合雜交論” 視野下的中西文化碰撞與融合……》,高崧
《論基金會與現代慈善……》,王名、王春婷
《壯志未酬:美國洛克菲勒基金會在中國農村》,張瑞、道格拉斯·赫特
《“中國慈善業應更加開放”……》,中國經濟周刊
《洛克菲勒的財富觀與中國緣分》,深圳特區報


原文發表於磐合家族講學社 2020-03-24 10:4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