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分享

磐合活動丨當北大國發院遇上洛克菲勒資本


19世紀美國首富、企業家兼慈善家約翰·戴維森·洛克菲勒開啟的洛克菲勒家族已經傳承七代。2018年11月11日,洛克菲勒資本管理公司董事總經理兼首席投資策略師張致銘先生受邀出席北大朗潤園的「校友基金大講堂」,為北大國發院校友介紹洛克菲勒家族獨特的理念、創富智慧以及品行、財富的家族傳承之道。北大國發院BiMBA商學院聯席院長、管理學教授楊壯,北大國發院BiMBA商學院副院長、管理學助理教授呂曉慧,北大國發院經濟學雙學位校友、磐合家族辦公室合夥人、首席投資官汪欣出席並參與了對話環節。跨文化領導力論壇及磐合家族辦公室協辦了本次活動。

洛克菲勒家族本身的歷史就是一個商業傳奇,那麼支撐這個商業傳奇的到底是一個怎樣的理念?中國改革開放已經走到了40年。在這幾十年中,很多企業也走到了家族傳承這樣一個關口。洛克菲勒家族在過去一百多年的傳承傳奇可否在今天的中國進行複制?中國企業家應如何適應時代變化?


【張致銘先生】「財富屬於上帝,我們不過是管家而已」

消滅一隻蒼蠅得2美分,削一支鉛筆得10美分,修理一個花瓶得1美元——這不是窮人家孩子的生活,而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洛克菲勒二世的童年。
在老洛克菲勒家中,孩子在成年之前並不知道家裡是富商,他們要透過做家務來賺取零用錢,同時還要通過會計分類帳來記錄收入和支出。在這樣的家教下成長的洛克菲勒二世,和他有著虔誠宗教信仰的父親一樣,認為「財富屬於上帝,我們不過是管家而已」。因此洛克菲勒家族中並沒有一般新貴的豪奢之風,卻有著老貴族為國犧牲的精神——直接把年輕的家族成員送上了戰場一線。到了洛克菲勒第三代,六個子女從小也都在農場裡工作,長大後並沒有繼承家族產業,而是按照各自的興趣去發展,在各自的領域裡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張致銘先生進行主題演講

【企業家的社會責任】
一家以盈利為目的的企業是否應該承擔社會責任?如果應該,應該在多大程度上「反哺」社會?「替上帝管理錢財」的洛克菲勒家族,並沒有把財富緊緊固守在家族內部,而是一直在尋找機會讓財富造福更多人。早在洛克菲勒二世時期就熱衷於公益事業。從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芝加哥大學,林肯中心,到北京協和醫院,美國國家公園管理局,亞洲文化協會,如今大家耳熟能詳的多家藝術機構、教育機構、醫療機構都有洛克菲勒家族給予資金幫助的身影。洛克菲勒家族出資建造了北京協和醫院,洛克菲勒二世出席了協和醫院的落成儀式,這成為洛克菲勒家族與中國的一段佳話。除了有形的機構,洛克菲勒家族也注重頂級人才的培養。今天的洛克菲勒大學已成為了培養頂尖生物醫學人才的搖籃——36位諾獎得主與洛克菲勒大學有關係,78名教師中有6人是諾獎得主。

【財富的傳承與管理】
和許多歐美的豪門貴族一樣,洛克菲勒家族也有自己的信託基金。他們將財產整體置入信託,以進行財產保全。家族成員在30歲以前只能動用投資收益,30歲以後才能動用本金。1882年,老洛克菲勒建立了家族辦公室來管理他的資產。今天,洛克菲勒家族已經傳到了第七代,家族成員也是該公司的股東。在講座中,張致銘先生不僅為我們梳理了洛克菲勒家族的歷史和智慧,還為大家分享了該公司的投資理念,其中包括:以全球、長遠的視野投資,信任專家的投資決策,鼓勵投資團隊成員獨立思考,避免出現群體心態。

 
 
△張致銘先生演講現場


【楊壯教授】「教育才是真正的財富」
 
 
△嘉賓對話交流環節

今年是北大國發院BiMBA創建20週年。20年來,楊老師一直在為自己心愛的教育事業投入心血。在洛克菲勒家族的案例中,楊老師一方面關注中國企業家階層代際傳承的問題,另一方面更是看到了教育的重要作用。他認為,正是因為有著良好的家庭教育,才讓洛克菲勒家族的精神代代傳承。
 
 
△楊壯教授

作為領導力的專家,楊老師對稻盛和夫的經營哲學也非常關注,頗有研究。對比東西方的兩位企業家,楊老師發現洛克菲勒家族對公益事業的投入,正是一種利他精神,這一點與稻盛和夫所倡導的理念不謀而合。他希望中國的企業家,北大國發院BiMBA商學院的EMBA在財富增長的同時,能擔當起相應的社會責任,以利他精神回饋社會。


【呂曉慧助理教授】「企業家要平衡個人財富與社會財富」

 
△呂曉慧老師

作為BiMBA商學院的副院長,呂曉慧老師也在思考洛克菲勒家族的歷史能給今天中國的企業家、今天商學院的MBA、EMBA怎樣的啟示。帶領北大國發院EMBA學生去英國遊學的時候,英國人「敢於擔當,勇於冒險」 的貴族精神給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與洛克菲勒家族把成員送到戰爭一線的精神一脈相承。

社會精英階層對社會責任的承擔,還應體現在個人財富與社會財富的平衡上。呂老師認為,當企業家的個人財富積累到一定程度,擔當社會責任就成了其反饋社會的重要手段。如果富人只考慮個人財富,最後就可能像洛克菲勒家族1914年曾經經歷的那樣,被民眾認為是「為富不仁」,而這也終將不利於企業家的基業長青。


【汪欣先生】「 中國家族企業的傳承與未來」

△汪欣先生

在北大國發院經濟學雙學位項目修習了多門與金融投資相關的課程後,汪欣先生開始投身於投資事業,成為了磐合家族辦公室合夥人、首席投資官。汪欣先生在對話環節中十分感謝北大國發院給了他學識,而與洛克菲勒家族事務的聯結也讓他更多思考家族企業的未來。作為磐合家族辦公室的合夥人之一,汪欣先生除了幫助高淨值家族打理財富,還要幫助他們進行世代間溝通。

作為一個服務於家族企業的機構合夥人,汪欣先生在對話中提到人們眼中刻板的富二代形象,已不適用於今天的九零後。汪欣先生接觸到的更多富二代,已經接受過多元化的教育,有獨立的思考能力,更願意追求屬於自己的人生,而不是一定要繼承父輩的事業。

他們勇於嘗試新東西,希望在創業的舞台上施展自己。父輩的資源一方面給他們帶來了便利,另一方面也讓他們無法看到真正的社會現實,對商業模型難以準確地預估,從而在創業路上屢屢受挫。或許今天的中國,無論是企業家,還是他們的子女都應該從洛克菲勒家族管理財富和教育子女的智慧中找到自己的方向。
△現場嘉賓合影

嘉賓從左至右分別:磐合家族辦公室創辦人顏懷江先生洛克菲勒資本管理公司、首席投資策略師兼董事總經理張致銘先生北大國發院管理學教授、BiMBA商學院聯席院長 楊壯先生磐合家族辦公室首席投資官、北大國發院校友汪欣先生北大國發院管理學助理教授、BiMBA商學院副院長呂曉慧女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