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inion
家族傳承裡的常識 | 起飛了,然後呢?
March 28,2023
企穩比起飛更重要
真正讓飛機飛上天空並且不掉下來的人並不是發明飛機的人,而是做自行車的人。起飛後的企穩要難得多。家族企業的創立,是一代的起飛;家族企業的延續,則是幾代人的企穩。做得久,比做得大要更為挑戰。
創業難、守成難、知難不難。
從大量的家族傳承失敗案例中,我們總結出用來控制「飛行姿態」的主要「三個方面」和「四大問題」,供各位家族掌門人們參考。羅斯托(Walt Whitman Rostow)是美國著名的發展經濟學家。1960年,他提出了自己最重要的經濟學理論即經濟成長階段的理論。羅斯托認為,經濟的起飛需要四個重要的條件:投資占比的提升、引擎部門的首先起飛、活躍的創新和發明以及適宜的政治、文化和社會條件。
在中國大陸的過去40多年的高速發展中,羅斯托的論斷被一一驗證。一大批生機勃勃的企業家正是創新和發明過程中的主力軍。經濟騰飛如同飛機的起飛,需要非常強大動能。除了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以外,激情澎湃的企業家精神不可或缺。
眾所周知,美國人萊特兄弟(Wright Brother)是飛機的發明人。事實上,他們並不是第一個飛上天空的人。在萊特兄弟的「飛行者一號」於1903年成功試飛之前,德國人李林塔爾(Otto Lilienthal)在1891-1896年借助自己發明的滑翔機已經完成了2000+次的飛行試驗。


△ 「偉大的老師」李林塔爾
1896年8月9日,李林塔爾操縱他的滑翔機從德國斯圖倫附近的山坡上起飛了。憑藉一股有力的風勢,滑翔機一下子騰空到很高。李林塔爾非常興奮,卻全然不知由於上升迎角太大,滑翔機已達到了失速的邊緣。正當他試圖嘗試一種新的控制方法時,他的「雙翼蝙蝠」突然頭衝下,一直栽向地面,滑翔機摔毀了。李林塔爾也受了致命的重傷——脊椎骨折。人們急忙將他送往醫院。途中,彌留之際的李林塔爾對他忠實的合作者、弟弟古斯塔夫說出了最後的一句話:「總要有人犧牲的……」一代「蝙蝠俠」坦然逝去,享年48歲。德國人為了紀念他的功績,為李林塔爾樹立了一座紀念碑,上面寫著“最偉大的老師”。
為什麼最終飛上天空的是萊特兄弟,而偉大的老師卻未能如願?原因或許在於萊特兄弟的本業並不是做飛機的,而是做自行車的。自行車的最大特點,就是能夠在運動中長時間的自我平衡。當然,萊特兄弟的最終成果與他們向“偉大的老師”的學習也是分不開的。
飛機起飛後的企穩要難得多,這與家族的起飛如出一轍。
家族企業的創立是家族創始人的起飛動作。沒有第一代人的創業精神和辛勤付出,海量財富的積累和家族的創立便無從談起。而家族企業的傳承與延續則是之後幾代人的企穩動作。飛得高與飛得久並不是一回事。
從大量的家族傳承案例中,我們總結關於飛得更久的「三個方面」和「四大問題」。這些問題雖然不能涵蓋家族傳承中的所有難點,但卻有著相當的普遍性。
[1] 家族企業
家族企業是家族創始人一輩子的心血,也是為家族持續創造財富的核心組件。然而,只有極少的企業能夠維持大幾十年甚至百年以上的生命(約三代人的時間)。被大家廣為引用的康奈爾大學數據表明,不到40%的企業能夠傳到第二代,到第三代的比例則不足13%。在百年的時間跨度之中,經濟、社會、技術、市場、人才等等影響企業生存的因素都在不斷變化,如同飛行過程中不時到來的亂流。若按照現在的經濟發展速度,上面這些因素在10年內就可能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因此,家族企業要如何“變”,哪些要變而哪些不要變就成了一個重要問題。
所以,第一項挑戰就是家族企業的時代應變。
[2] 家族財富
任何家族能夠傳承下去,一定是同時滿足了兩個條件:「人在」與「財在」。我們首先來看財富的問題。
「財在」的要求是家族財富始終都要在,最好還能做到源源不斷持續穩定地產生更多財富。一般來講,家族成員一代代會越來越多。如果財富增長速度跟不上成員增長速度,那麼幾代之後每位家族成員平均而言就會回到中產水準。此外,家族財富本身也一樣會受到家族內外各種因素的擾動影響,在長週期來看存在著不少變數。
如何打造能夠永續的家族現金流是我們認為的第二項挑戰。永續現金流也是磐合創辦人顏懷江博士所提出的重要概念。
同時,家族還需要處理好與其所在環境之間的關係。在環境因素之中,有兩個重要的方面,一個是政府,一個是社會。
任何一個家族的成長過程都離不開這兩者中的任何一個。一方面,家族的過往成長一定會得益於周圍各類人與組織的支持與協助,但也因此容易欠下各種類型的「債務」;二方面,當家族從普通人成為耀眼的財富明星,必然會招來很多關注。家族在處理與環境的關係需要耗費大量的精力;三方面,家族第二代對於處理和維護複雜社會關係的意願可能不強,使得家族的社會資源和「負債」難以獲得有效的繼承和管理。
家族雖然起飛了,但是身後還可能拖著長長的尾巴,讓試圖企穩的努力不堪重負。因此,如何持續處理好家族與環境的關係是第三項挑戰。
[3] 家族自身
我們再來看「人」的問題。
「人在」的要求是人心要齊、人力要足、人才要全。
隨著代際的延展,家族人員越來越多也越來越雜,家族內部的思想和價值觀也變得越來越多樣化,這不可避免地帶來了對家族核心價值觀和思想權的挑戰。另外一種走向,是家族越來越封閉,外面的陽光和新鮮的思維難以進入,造成家族在精神領域的慢性死亡。
在我們長期交往的家族之中,幾乎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家族離心力的問題。離心力來自於家族內部,外人很少有系統研究的機會,也更難以進行有效的干預。離心力日益增大,凝聚力日益下降,甚至家族內部成員信任度的日益下降,是一個棘手的問題。家族離心力的存在若再加上相對封閉的家族文化以及外部環境的不利變化,那麼三者所產生的「併發症」非常令人擔憂。

△家族人數、財富規模與家族離心力
人心若不齊,人力再足,人才再全,反而會更加糟糕。事情出錯了,只要人沒出錯就還有解決方法;人出錯了,就得先調整人,而調整人是比較費勁的。在出現了明顯的凝聚力問題後能實現成功的自我修復的家族案例非常少見。因此,最後一項也是我們認為最為嚴峻的挑戰就是家族的持續凝聚力。

△家族傳承中的核心挑戰
上表對以上四項挑戰的各自特點做了梳理,並對其重要性和緊迫性進行了排序。
我們認為,家族離心力風險的重要性非常高,將離心力進行有效的管理是家族應對其他挑戰的基礎條件,但不少家族對離心力的緊迫性程度的認知可能還不夠充分,容易因為不夠重視而錯失應對挑戰的最佳時機。
自行車為什麼在騎行過程中不會倒下?自行車的原理又是如何運用到了飛機之上?好像沒幾個人知道。幸運的是,這並不妨礙我們從自行車行駛和飛機飛行的例子之中獲得有助於家族企穩的重要啟示。
[1] 遵循自然規律
在自然界之中,有沒有什麼事物天然容易擁有很長的壽命?
老子在《道德經》中有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依照自然規律來生存,受到的阻礙就會變小。我們在寺廟之中見到過百年古樹,千年隋梅,這些植物就是自然界中活生生的長壽標竿。無論是古樹還是隋梅,都一直在新陳代謝。因此,若要獲得「永生」,一方面需要持續地「出新」,另一方面需要持續地「推陳」,或者說,「導演」自己的「死亡」。
[2] 裝上儀錶盤
飛機的操控非常複雜,飛行員需要關注的指標種類不計其數。對儀錶盤上數值的正確解讀,是飛行員對飛行中各類情況做出正確應對的基礎所在。
實際上,比讀懂儀錶盤更為重要的,是到底要關注飛機飛行中的哪一些具體指標。有了對這個問題的回答,下一個問題才輪到去問要裝哪些儀錶盤以及如何才能讀懂儀錶盤。
家族掌門人既是家族的飛行員,也是飛機(含儀錶盤)的製造者。遺憾的是,家族這架飛機的儀錶盤時常非常簡陋甚至根本不存在,時常要靠飛行員自己的經驗來判斷。然而這種經驗是極難向下傳承的。
是否有可能為家族這架滿載著不斷增長的家庭成員和家族財富的私人飛機裝上靠譜好用的飛行儀錶盤?我們將在後續關於家族傳承風控的主題中來深入探討。
[3] 建立自我再平衡機制
自行車不倒的原因如果簡單來講,就是自行車是一個「負反饋系統」。在一個負反饋系統中,任何外來的擾動在經過系統的「處理」之後都會變得比原來更小,而經過多次“輸入-輸出-輸入”的循環往復後,起始的擾動基本上就小到可以忽略不計了。
《道德經》又云:「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從這個角度來講,天之道更接近於負反饋,而人之道更接近於正反饋。從結果上看,人都沒有天活得長久。
如果家族有了負反饋機制,那麼在很多的風險面前就會變成「不倒翁」。家族的不倒需要的是一個外柔內剛的核心。外柔是要應變,是靈活的上身,內剛是要不變,是堅實的下盤。
在家族財富的防守和保全之中,我們需要的是應對風險的能力,是再平衡的能力,因此需要建立的是一個額外的“負反饋系統”。再往下到家族的傳承階段,也就是代際不斷交替的場景之中,這兩種正反機制我們都會用得上。下一代家族領袖,一方面需要開拓屬於自己的家族成長道路,需要的是正反饋,另一方面又要將上一代家族領袖的寶貴財富安全地傳遞下去,需要的是負反饋。
綜上所述,「創業」需要的是正反饋,「守業」需要的是負反饋,而「傳業」需要的正負反饋的搭配。駕馭好正負反饋這兩種機制,才能實現家族的長期存續。
孤陰不長,獨陽不生。家族企穩需要用上自我再平衡機制,也可以看成是我們必須符合自然規律的一個例子。
以上三個方面的建議在解決前文所描述的四大挑戰中是如何發揮作用的,以及如何建立一套能夠實現自我再平衡機制的家族管理體系,我們將在家族治理等的其他相關主題中來進行討論。

△《家族傳承裡的常識》春節特刊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