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inion
磐合觀點 | 家族繼承者:家族基金與新生代培養
May 11,2019


本文為作者在2019年度亞洲財富管理與私人銀行年會上的演講
內容有適當調整
某日,我們正與一位上市企業的家族掌門人討論複雜的防守架構問題。所有人都聚精會神地思考著風險防範的方方面面。忽然,這位掌門人轉過頭來,問到我們:「我孩子不聽話怎麼辦?」
坐在一旁的兒子略顯尷尬。
坦率說,這個「風險點」還沒有被我們納入此次討論的範圍(這是一個明顯的失誤)。不過既然被問到,還是要回答。
「您公子挺優秀的,他怎麼個不聽話呢?」
「他到處亂投資,把老爸的錢不當錢啊!」

各種打岔來分散注意力、誇獎孩子繼承了老爸的冒險精神、孩子成長要自己在過程中慢慢摸索且不能操之過急等等,算是把話題扭回來了。稍事放鬆後,我好奇地問這位公子一個問題「當時你為什麼要做投資呢?」
「因為隔壁老X家的孩子也都在做了啊...」
我們一直認為三者之間一定要聯繫起來,不能孤立考慮。如何將投資與新生代培養打成「組合拳」?我們可以從新生代目前的投資現狀開始說起。
| 新生代為什麼在做投資
從我們的觀察來看,新生代從事投資的原因主要有五個。
首先是基於個人興趣。這個沒問題,但興趣有真偽之分。真正的投資愛好者是真相的探索者。如果我們從事投資所感興趣的只是豐厚的預期回報,那麼這種愛好很可能是偽興趣。因為我們對於過程並沒有興趣甚至毫不關心,而興趣應該在過程上,而不是結果上,結果是自然伴隨而來的。
其次,是為了要證明自己,特別是向老爸證明自己是「能幹」的,這種情況非常普遍。為了證明自己能幹,新生代做投資很容易像老爸幹實業一樣,把「搞定」當成滿分的標準。
第三,來自同輩的壓力,類似上面我們說的這個故事。
其次還有對家族財富增長的需求以及家族轉型(主動或被動)的需要等。
我們不難發現,上面這幾個方面與培養新生代關聯性並不大。如果不做設計,那麼基於上述出發點的家族投資對於培養新生代的傳承能力幫助將非常有限。在我們的理解中,「攻」與「傳」一定要相結合。不能提升「傳承力」的投資,即使回報豐厚也是「白」做的。
| 讓投資增強傳承力
我們還可以從上面五個方面入手,換一些角度來讓投資有助於提升家族傳承力。在個人興趣上,別把投資收益當成唯一的興趣來源,而把投資當成找到興趣的途徑。
投資在幫助新生代探索個人真正興趣點這個事情上,可以「大有作為」。原因在於投資人視角是天然的俯視視角,看遍天下專案的同時,找到自己真實興趣點的可能性會大幅提高。
以後再去看項目,別只關注幾倍市盈率,還可以關注一下對方的這個生意有沒有意思,能不能讓你心潮澎湃。

富有家族的傳承,即使是血脈相連的家人,也是既有合作也有競爭。
新生一代若無法證明自己實力,甚至連和一代「競爭」的資格都沒有,當然也不會有「合作」的基礎。在自我證明上,新生代需要認識到,在一代老路上和他們「叫板」的勝算是非常低的。
一個容易一點的方式是換到一個自己擅長的戰場上去,去佔領新的高峰,例如認知的高峰。當然,家族傳承最好不要真的演變成一場兩代人之間的冷血對戰劇情。我們相信,很多的父親在看到自己兒子能夠「戰勝」自己的那一刻,還是特別激動的。
來自隔壁鄰居的壓力時常不可避免,實際上在任何階層中都存在「人比人」的現象。其實,你如果能每天持續跑贏昨天的自己就已經很棒了,這裡的重點是「專注」。所以隔壁鄰居的真正「作用」是鍛煉我們的獨立人格和獨立思考能力,讓我們保持專注,而不是簡單拿著別人的做法來效仿。
在財富的增長方面,家族需要追求風險可控、可持續回報。在家族傳承的時間軸上,如果要有長期穩定的回報,自己必然要有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方法論和投資邏輯。
在從事投資業務時,重要的不是業績本身,而是能帶來業績的底層邏輯。這個邏輯可能非常簡單,但是非常管用。每一個家族都應當擁有自己的家族投資邏輯,開發這種邏輯的任務應該要交到新生代手上。
如果涉及到家族轉型,投資人的眼光和協力廠商視角往往也能説明新生代看清自己家族的成長脈絡以及未來方向。
我們在進行新生代培養的時候,一定會給他們一個任務,就是問他們:「如果你是投資人,你會投你今天的家族嗎?為什麼?」。新生代要能跳出來看待自己的家族,這樣才能看明白,才能做好是否要轉型以及如何轉型的決策。

看專案就是看其他個體和組織的成長,投專案就是在選擇勝率最大的競爭方式,投專案也是在判斷最有領導力的創始人。這些能從投資中學會的能力毫無疑問對提升新生代傳承力有著巨大的幫助。家族投資需要這麼幹才不會「白投」。家族投資這麼幹,相信富爸爸的抱怨也會少很多。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