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inion
慈善事業助力家族傳承
July 04,2019

郭福欽
磐合家族研習社導師
磐合家族辦公室聯合創辦人
家族治理和家族慈善業務負責人
問:家族慈善是磐合家族辦公室一直關注的議題,您也是此板塊的負責人。請問您是如何與慈善結緣的?
答:我小時候在外婆家唸書,生活相對優渥的外婆總會在逢年過節的時候,給周圍貧苦的鄉鄰一些魚肉,幫助他們改善生活。久而久之,我們大家庭就有了幫助他人的習慣。稍微長大一些,母親和舅媽就帶著我去貧窮的山區以及小學做一些義工。這些來自家庭的言傳身教給我埋下了幫助他人的種子。

△ 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
1999年,台灣發生了里氏7.6級的“9.21南投大地震”,很多人因此無家可歸。地震後,家人每年都會固定向台灣慈濟基金會捐贈,妹妹現今也在美國的慈濟分部工作。
剛畢業找工作時屢屢碰壁,遇到一位上司幫助,當詢問如何報答時,上司囑託自己如果行有餘力,每年可以幫助一到兩名年輕人。這件事一直被我記在心裡,直到到現在都在踐行。
這些點滴的影響促使我一直關注慈善事業。隨著對慈善事業的深入了解,以及磐合家族辦公室對超高淨值人群服務的深入。我逐漸意識到家族慈善作為社會公益慈善活動的重要力量,可以幫助整個社會變得更美好。於是我在2017年進入了深圳公益學院學習,深入研究家族慈善事業。
問:現在民營企業家越來越熱衷於公益慈善事業,您覺得背後的動因有哪些?
答:企業家在財富達到一定量級時,會自然而然地回饋社會,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這不僅是中華文化的傳統美德,也是企業家到達一定層次後,自我實現的方式。

一代企業家在家族企業傳承前需要安排自己的退休生活,而公益慈善事業就是最好的選擇。企業家掌管公司時,每天要工作十幾個小時,已經習慣全身心的工作。一旦交班,就會面臨無事可做,不能適應的狀態。這時候一代企業家就可以通過慈善事業更好地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比如方太集團的創始人茅理翔先生,退休生活後,致力於傳授家族企業治理傳承之道。這既充實了自己,也為社會做了貢獻。
問:您覺得未來公益慈善事業的發展趨勢是什麼?有哪些機遇和挑戰?
答:先說機遇方面,互聯網科技的進步,極大地推動了社會公益慈善事業的發展。互聯網為公眾提供了廣闊的平台,騰訊公益、水滴籌等公益慈善項目正走向大眾,成為人們可以身體力行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互聯網的創新基因,提高了公益慈善需求與公益慈善資源的匹配效率,促進慈善機構的專業化發展。

其次,社會投資越來越與社會公益鏈接。影響力投資因其更具彈性、可持續發展性成為未來的投資趨勢。投資人不僅在意投資的財務回報,也希望賦予投資正面價值。這一趨勢也倒逼資產管理機構探索具有公益屬性的投資,如貝萊德集團、富達集團等世界知名投資管理機構。
挑戰方面,社會輿論對公益慈善事業表現出0容忍的態度,這一方面會促使公益慈善機構完善自己管理機制,越來越正規。但也極易將負面情緒擴大到真正做公益慈善事業的機構上,從而傷害他們的積極性。
另外,高素質的人才可以給公益慈善機構帶來更顯著的工作效能和優質產出,從整體上降低了公益慈善支出的綜合成本。公益慈善機構因為無法提供具有競爭力的薪資水平,找不到高素質人才,這也阻礙了公益慈善事業的發展。
問:您如何看待公益慈善事業與家族傳承的關係?
答:首先,公益慈善事業可以幫助家族進行財富觀的導正,從創造財富走向善用財富。只有豎立正確的財富觀念,才能凝聚家族精神,使家族長久傳承。
其次,以家族二代為例,他們從小生活的環境比較富足,很難看到社會底層的生活方式。通過公益慈善可以培養二代的責任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另外,通過公益慈善,家族二代也可以了解一代從無到有的艱難歷程,促進一、二代的交流理解。

最後,公益慈善事業可以促進二代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雖然家族二代從小會被培養社交能力,但商業上的社交行為和日常中的社交行為並不完全相同。商業上的社交往往帶著自我保護的心理,二代往往會在對外戒備中逐漸失去自然的溝通能力。
問:您覺得洛克菲勒家族的慈善理念對目前中國的企業家有何啟示?
答:第一,慈善要解決根本性問題,“授人以漁”而非“授人以魚”。老洛克菲勒深信:給錢很容易造成傷害,需要做到“聰明慈善”。因此,他所從事的慈善活動具有戰略考慮,不但希望緩解社會問題,更希望通過長期努力能夠解決社會問題的病根。
在管理機制方面,洛克菲勒家族用相對有限的資金選擇一個主要領域,然後再深入確定此領域要解決的具體挑戰。
洛克菲勒兄弟基金會總裁斯蒂芬·漢茲認為:“我一直把慈善與中國的針灸理論相比較——用非常細小的銀針,即非常有限的資金和人力,找准地方、找准問題紮下去,才能帶來系統性的變化。”
第二,老洛克菲勒篤信效率運動(Efficiency Movement)主義。他認為相對於石油事業,慈善事業的經營應更精準與講究效率,善款應該用在正確的地方。
他曾說:“去幫助一所低效率,位置不好,需要性不高的學校是種浪費。很有可能,過去浪費在那些無用的教育計劃上的資金,要是正確使用的話,已經足夠構築一套完善的高等教育系統了。”

△洛克菲勒一行與磐合高管合影
第三,任人唯賢,選用外部人才。對外部人才的重視和信任是洛氏慈善走向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第四,公益慈善事業需要“耐心投資”。老洛克菲勒早期捐助的機構需要自謀生路,結果大多數機構倒閉了。而後從“最好的投資”芝加哥大學開始,洛氏慈善開始致力於解決長期根本性的問題。
戰略性慈善是一種長期、耐心的投資,其目的是從根本上解決社會問題。他的結果未必能在短期內看到,需要以數年來計算,但只有這樣,才有可能根除社會的頑疾。
影響力投資便是戰略性慈善的一種,是基金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自行造血及持續地為慈善事業做出更大貢獻的同時,影響力投資也改善著社會的方方面面。無論資產規模大小,機構只有會自行造血才能實現長期性及可持續發展。
問:您如何看待家族女性成員對家族慈善事業的推動作用?
答:家族女性成員在家族慈善事業中有舉足輕重的力量。相比於男性,女性在性格上更加嚴謹、理性,這使得女性在處理資金問題時更加註重穩健性、規劃性,能更好地管理資金的去向。另外男性喜歡做宏大的事情,往往不會在意一些細節。女性喜歡做一些看不見,摸不著,卻更需支持的事情,比如兒童救助、女性教育等,這可以從更基礎的層面上解決社會問題。
問:磐合家族辦公室的慈善觀念是什麼?日常是怎麼踐行的?
答:磐合有一個理念:只有具有善意的財富才能永續,只有具有價值觀的財富才能傳承。
磐合分別在2014及2015年,聯合萬向信託、TNC (大自然保護協會)、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騰訊公益基金會等多個組織,共同舉辦了《2014青少年傳承公益夏令營》及《2015青少年傳承公益冬令營》,活動意在傳遞可持續發展的公益理念,培養青少年的現代公民意識,讓公益成為一種生活常態。
作為山東國際信託(1697.HK)的獨立董事,磐合家族辦公室創辦人顏懷江先生參與設立的“德善齊家”慈善信託財產規模於2018 年躋身全國前三甲,帶領山東信託斬獲“山東慈善獎·最具影響力慈善項目”和“最佳社會責任信託公司”等多項榮譽。

△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李銘俊院長接受來自顏懷江先生的捐贈
2018年3月,磐合捐贈100萬元用於支持中歐財富管理研究中心,成立“中歐-磐合家族辦公室實踐課題組”。本課題組旨在幫助中國民營企業在順利傳承家族財富的過程中,為家族財富賦予善良和積極的價值觀,讓穩健的家族基業持續造福中國千萬個家庭。
2018年9月,磐合與深圳市遞愛福公益基金會簽署戰略合作意向書,正式成為深圳市遞愛福公益基金會成員。並以投資方的角色參與捐贈,以推動鄉村教育發展。
此外,磐合還多次與洛克菲勒資本、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深圳國際公益學院、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等機構聯合開展家族慈善及家族家族影響力投資活動,共同推動國內財富家族財富向善。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