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inion
家族新生代培養的難與不難
September 04,2020

此文為社長汪於建行山東省私行部家族基金客戶沙龍上的演講內容部分有刪減
磐合的家族傳承服務涉及“守、攻、傳”三個方面的“十大模組”服務板塊,其中十個家族中有九個要用到的就是家族新生代培養模塊。新生代培養以及與之相關聯的家族繼承安排服務是一個市場失靈地帶,這個地帶不屬於任何金融機構和中介機構的服務範疇,但是卻對家族傳承至關重要。到底該如何解開二代培養這一道難題?我們要從它“難”在何處開始研究。

新生代培養是家族傳承計劃的重要一環,對接班人是否能夠完成家族發展長期目標並最終實現家族的基業長青有著極其重大的影響。家族傳承實際上包含了“傳”和“承”兩個動作,涉及一代、二代兩個對象,絕非一代一廂情願並按部就班就可完成。新生代培養是一項系統工程,面臨諸多主客觀難題。深諳商道的創一代在面對新生代培養問題上也往往束手無策。

首先,新生代成員需要在更短的時間內實現更高的成就。對於普通人而言,生活中並沒有一個直接的參考系,而對於出身富有家族的新生代成員,一直都有一條及格線叫做“父親”。在父輩的光環下,他們往往只有取得超越父輩的成就,才能得到眾人的認可。這一點是大部分人都明白的難處。

其次,新生代培養容易錯過最佳時機。第一,是錯過家族文化教育的時機。家族文化教育最好是在成年之前,而那個時候父母往往沒有時間顧及孩子而是一心扎在事業之上,或者完敗於與孩子的溝通交流上。這使得新生代可能缺乏對“家族”的理解。第二,是錯過價值觀的塑造時期。有不少新生代的早年都是在國際學校或海外知名大學度過的,等回到父母身邊已經完全是一個西方人士。尊重個體的西方文化毫無疑問對年輕的新生代更有吸引力,而父輩身上的東方文化、價值觀和方法論則難以被接納。此外,一代父母往往也不具備兼容東西方文化的能力。第三,是錯過“繼創”能力的最佳學習時期。一位成功的新生代,既要有“創”的能力,也要有“繼”的能力,“創”的能力偏向於進攻,“繼”的能力偏向於防守。就磐合的觀察,很少有新生代能在兩個方面同時精通,能精通一項的都是有限的。“創”需要放養,“繼”需要圈養。無論何種能力,“養”都是需要的。家族內部時常會發生對於新生代要如何培養和如何交接班存在不同意見的情況,並可能致使培養角色在不經意間被長期擱置。錯過了培養的最佳時期,也可能就錯過了交接班的最佳時期。家族傳承的失敗與交接班太晚的關係很大。
再者,新生代培養時常缺乏路線規劃。即便一代理清了新生代培養的思路,但培養方案的製定以及實施還需要進行細緻的規劃。新生代培養的規劃,絕非是對在什麼時候安排進什麼學校這樣簡單。實際上,並沒有一個現成的場所能夠提供家族所需的傳承能力培養,商學院、家庭和企業都無法完全實現培養任務。家族企業雖然能提供新生代學習的場景,但基本上均缺乏因材施教的機制。不同家族的繼承者,甚至同一個家族的不同繼任者,都需要高度個性化定制的培養方案。

最後,新生代培養很難打出“複利”效果。只有實現了複利式成長,新生代才有可能完成“短時間、高要求”的挑戰。能夠實現長期復利成長的企業一定是卓越的企業,能夠實現長期復利成長的新生代也一定會是卓越的家族領袖。然而,會打破複利的因素實在是太多了。少年階段原生家庭關愛的缺失,青年階段學校教育中傳承力和家族教育元素的缺乏,成年後家族內部對於培養方案的左右搖擺以及中年左右被倉促安排上任而沒有經過企業經營基本功訓練等等,都是打斷複利成長的常見狀況。


對新生代培養就是在培養未來的優秀球員。教練必須牢記,每一名選手的狀況都是複雜且獨一無二的。在製定訓練計劃之前,教練應當對選手的能力、意願、優劣勢,甚至信念和價值觀等有一個完整的評估。這些信息將有助於製定出最適合選手的訓練計劃。新生代培養的執行過程如同徒手攀岩,我們需要選擇的是一條最合適的,而非最短的攀岩路線。

在分工合作方面,新生代培養需要兩代人分別作出各自的改變。在磐合的家族傳承力要素模型中,新生代需要兼備成長力、兼容力以及引領力。對於一代而言,除了要具備自身成長力和兼容力以外,還需要有自己的托舉力。托舉是以“下蹲”動作為前提的,如果沒有一代的下蹲,那麼新生代可能很難被“舉”起來,一、二代之間將可能是競爭關係而非合作共力關係。
在培養時機方面,新生代培養的最佳時機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帶三年、幫三年、看三年”是方太集團茅老爺子的經驗之談,大家已經耳熟能詳。因此,二代培養最好能預留十年時間。如果到了30甚至40歲時才開始認真考慮培養問題,那麼無論是父還是子,他們的壓力都將是巨大的,因為時間已經不再是朋友了,而變成了敵人。

在路徑規劃方面,我們首先要做一個動作叫做“掰開揉碎”。家族智慧要傳遞給下一代,最好能先“掰開揉碎”,否則難以消化。作為未來家族企業的擁有者和管理者,家族新生代成員需要4項基本功:商業模式、企業管理、資本運作和財富管理。無論是上述哪一項功夫,都不是短時間內可以學會的。一代在傳授企業經營能力之時,也需要“掰開揉碎”,做一位耐心的教練。而所謂的路徑規劃,就是需要根據新生代的特性來安排不同細分領域和難易程度的知識、技能、經驗的組合。這如同大學四年的課程表,內在要有先後邏輯才能起到最佳教練效果。
最終,要實現新生代的複利成長效果,我們需要從上述幾個方面分別下手。這裡包括一、二代之間的配合要避免造成成長環境阻力;包括留出足夠多的培養時間,讓“雪道”足夠的長從而打出複利;包括合理的成長路徑規劃來適應新生代的個體特性並符合人的一般成長規律等等。這一項系統工程毫無疑問需要一個總指揮來總體設計並協調落地執行。在磐合的服務體系中,這一部分工作屬於家族教育委員會的範疇。如果家族內部沒有合適的人員,那就需要尋求外部的協助。
應該說,無論是家族新生代還是普通人家的孩子,都有獲得最好教育的權力。然而,高度定制化的培養是一件極其奢侈的事情,可能也只有富有家族能夠“承擔”得起了。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