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inion
複利式成長:家族二代領袖的逆襲之路
October 20,2021

彎道才有超車機會。
困擾很多家族二代的挑戰之一就是如何超越爸爸。
當然,看完前一篇文章。你可能首先會問:二代一定要超越一代嗎?所以這是一個對的問題嗎?我們暫時假設問題是對的。也就是說我們必須超越上一代。
一代目們之所以能成為一代目,絕對是集非凡的能力、毅力、魄力以及各種的其他力於一身。人家起步早(可能從小就輟學),下班晚(基本放棄了爸爸這個角色),體力還好(幾十年前吃的那都是有機食品),而且身經百戰(各種爛人爛事都遇到過) 。相比而言,第二代們就沒有這麼“好”的條件了。
那作為家族二代的我們該怎麼辦呢?
如何超越各方麵條件都更加“優越”的一代目,是很多家族未來領袖的心頭之痛。在更短的時間,更“差”的條件之下,有無超越一代目的可能呢?
有!但是不能走直路,而要走“彎路”。
這裡說的彎路指的是兩條路。第一條是“獨闢蹊徑”的路,與其在別人(老爸)擅長的遊戲中去拿第一名,不如開闢屬於自己的遊戲;第二條“死磕到底”的路,就是要在別人擅長的遊戲裡去拿下這個第一名。
如果我們是家族選定的接班人,那麼多少會和上面的第二條路扯上關係。在這一條路上,我們如果沿著一代目的足跡重複去走,基本上也沒有勝算,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場景和時間都未必允許了。我們必須在更短的時間內實現更大幅度的提升才能贏得這場比賽。
以“死磕到底”的態度,在更短的時間內實現更大的提升,但是又不能過於理想化而脫離成長的內在規律,那答案可能是唯一的:複利式成長。

假設我們可以實現複利式的成長,那會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呢?
[1] 起始點
家族創始人的創業經驗是寶貴的財富。出生於這樣的家族之中自然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相比於普通人家的孩子,家族二代對創業、生意、投資這些事的感覺(sense)會更好,開始發力的起始點也會更高。
如果之前有過對家族創始人創業經驗的系統梳理和學習,那麼這個起點會再高一點。這個起點如同游泳比賽中運動員出發的站台。站台設計得越好,運動員躍下水後依靠慣性往前衝刺的距離就會越遠。
[2] 壓力區
壓力區是家族二代越來越感受到來自一代壓力的階段。當我們逐步上手開始自己創富,可能反而會覺得自己與一代之間的差距感越來越大。如果此時一代沒有耐心也沒有方法,那麼二代會承受的壓力會更加巨大,對自信的考驗也與日俱增,在極端情況下甚至會萌生放棄“比賽”的念頭。
因為一代的段位相當高,二代要最終實現赶超需要一定的時間。此時的二代可能攀登到了一、二千米的高度,才終於望見原來一代是座珠穆朗瑪峰,要能登頂談何容易。
這段漫長的道路,特別是壓力區的前半段,是複利式成長最為關鍵的時期,是認真磨煉基本功的階段。然而基本功的磨煉耗時最久,往往短期看不出明顯的效果,而且比較枯燥,但是達到一定的量能積累之後,效果就會自然體現,與對標一代的段位差距就會從逐步拉大變為逐步縮小。
這個過程如同竹子的生長過程。前4年的時間,竹子的生長速度極慢,到了第5年,則可以以每天30cm的速度極速生長,6週時間可以躥升到10-15米的高度。
方法若是得當,那麼我們在壓力區的“沉寂”即使漫長,也會比一代當初達到同樣高度的時間要明顯短很多。優秀的複利式成長計劃,就是要讓二代能以更高的效率度過壓力區,特別是壓力區的前半程。當我們與家族二代共同到達了壓力區的後半程,成長的阻力將會明顯變小,即使沒有外人的輔助,自我成長的速度也能持續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之上。
在我們過往展開的複利式成長的培養實踐中,能夠讓家族二代在整個過程中始終體會到自己的成長和進步。這對於建立持久的成長自信非常重要。
壓力區是不能跳開的,否則就違反了成長的一般規律。壓力區的價值除了帶來深度的“紮根”以外,更是讓家族二代成員在心理上得到磨礪。這種體驗可能比實際獲得多少能力來的更有價值。
[3] 超越點
超越點是家族二代慢慢開始接近一代段位的地帶,是慢慢走出一代壓力區和逐步超越一代的地帶。
理想情況下,二代在超越點處應該有著比之前快得多的成長速度。這個速度不會因超越點的到來而放慢,因為這個速度的來源是壓力區的長期蓄力,是厚積薄發的結果。
現實場景中,超越點附近可能會發生兩代人之間的激烈摩擦,雙方對於家族和家族企業未來的走向可能會產生非常不同的意見,從而出現“一山難容二虎”的情況。從二代成長角度來講,這並非是一件壞事。如何平衡和協調兩代人在此時的關係是另外一個話題。
[4] 新時代
越過壓力區,我們最終將去迎接屬於自己的時代。此處應有掌聲。
當然,新時代的到來並非說我們與一代的“競賽”就此結束。我們在認知提升上的速度可以做到比一代快很多,但是對實戰經驗的積累依然需要時間,而且是一個不完全可以自行控制的過程。越往後,成長的曲線就會越不平滑。此外,最終的“對手”並非我們的父輩,而是同一時代賽場上的其他健將們。他們每一個人都是“成長”的高手,與他們的競賽還要比拼的是競爭力、團戰力和運氣。但正是與父輩的“競賽”讓我們做好了與這些高手過招的準備。

△ 複利式成長

煩惱即菩提。煩惱是智慧的來源,但是如果沒有反思對煩惱進行“加工”,那麼煩惱僅僅是煩惱而已,同樣的煩惱也可以會不斷重複出現,因為導致煩惱的因素可能並未消失。

△ 實現任何目標的5個步驟
瑞·達利歐在《原則》一書中關於個人進化過程所給出的建議已經足夠好了。如果要把持續的複利打出來,那麼上圖中的這個“1-2-3-4-5”的迭代動作就得持續做下去。在這幾年來與近百名家族二代成員的交流互動中,我們發現實際場景中會有很多因素導致進化成長過程大打折扣,如果不對這些干擾因素進行控制,那麼成長速度就會受到影響,而不保持一定的動能,實現超越可能就不會發生。
在此,我們總結了一些常見的干擾因素,並按照上文圖中的階段進行了分類:
[1] 目標與行動
- 缺乏目標:例如迷茫就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到底要做什麼,要怎麼做,要不要做,做了一段時間貌似沒效果或有負面效果,那還要不要繼續做,這些都可能出現狀況;- 目標錯誤:例如所選擇的目標與自己和所處環境嚴重不匹配,即使不斷努力也收效甚微。在不少例子中,這個目標並非是家族二代自己選定,而是被強加在了自己身上的;- 目標不穩:經常性地改變目標設定,長期無法突破低水平階段,進而無法形成上升動能。
[2] 挫折與失敗
- 缺乏挫折:因為家族二代一般都會被身邊人保護得很好;- 避免挫折:簡單倆字,就是怕疼。
[3] 痛苦與反思
- 不想反思:例如受害者心態,認為不是自己的問題或者認為他人才應該負責;- 不能反思:遇到了痛苦但是沒有足夠的能力做深度反思。這一條是硬傷所在,在大量的家族場景中出現。
[4] 出路與信心
- 沒有出路:在“事”的層面上找不到新的做法,知道錯在何處,但是找不到不再錯的方法;- 喪失信心:在“人”的層面上因為過去的失敗而導致信心大幅喪失,從而進入防守和迴避的狀態,成長就此停止(倒在黎明前),“下得去”但是“上不來”;
[5] 新目標與行動
- 目標錯誤:目標選擇再次發生錯誤,依然面臨調整;- 行動不足:執行調整方案的意願不足;- 行動無效:不具備執行調整方案的必要能力。
不難發現,複利式成長是個很“嬌貴”的過程,是個很容易被內部或者外部因素所干擾的過程。如果要確保這個過程不被打斷,就需要我們有對過程的檢測和管理機制。
在復利式成長之中,實際存在著不少彼此相反的屬性,正和反,成與敗,繼與創,前進與後退,痛苦與喜悅。我們在《越過家族財富傳承中的“第一次”》中曾有講到,持續成功並擁有財富,往往意味著一個人在大腦中能同時兼容多對彼此相反的思維邏輯。
複利式成長適用於所有人。無論是家族的二代還是一代,家族的成員還是普通家庭背景的年輕人,都能夠借助複利式成長來實現自我的高效進化。特別是在自我進化的中早期階段,這一階段中能用於成長的素材會比較豐富,對客觀條件要求不高,因此可以拉出一條比較平滑上升的複利曲線。但是到了成長的中後期階段,因為更高質量的成長素材變得越來越稀有,平滑的曲線就比較難再奢求了。
在家族二代的培養中,無論是培養企業管理能力還是綜合投資能力,都不是一項簡單的能力。在這兩條賽道上前進(甚至有時要合併為一條賽道)並打出複利成長的效果,對成長路徑的設計要求是極高的。實戰中,我們要對以上兩條路徑做進一步的拆解,並尋求在細分路徑上先實現複利,再考慮合併到同一條路徑上來。針對不同的家族二代成員以及在家族內部方向定位上的差異,其成長路徑都需要單獨設計並持續管理。
以上,我們對複利式成長這一條“彎路”的一般原理做了闡述。在落地實操中,“獨闢蹊徑”與“死磕到底”這兩條彎路完全可以一起使用。在不少場景中,家族二代成員選擇的是先走“獨闢蹊徑”的另一條賽道,之後再“殺”回來。
無論選擇哪一條賽道,在個人成長還是組織成長(例如家族二代主導的創業項目)的層面,我們都可以使用複利式成長來實現對過程的加速。
本文的主題聚焦於家族二代成員的成長力。關於競爭力、團戰力和運氣的話題,我們將在日後再與各位做交流。
.jpg)